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我第一次『跟單』(Coat-tailing)的經驗

我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在大公司工作,常常會被上級問到的問題是:『跟競爭者比較起來怎麼樣?』公司裡把這活動叫『標干學習』(Benchmarking)。『標干學習』一般是不能不做,一定要做的。忽略了『標干學習』,下場就是產品在市場上會沒有競爭力。

相對於在工程上的『標干學習』,也就是說去弄清楚對手在做什麼,以及怎麼樣做。在股市裡,『跟單』(Coat-tailing)似乎是一般人認為是不入流的做法,或許可以偷偷地『跟單』,但是這件事好像一說出來,就總是不那麼樣的理直氣壯。但是仔細想想,這倆者之間,真的有這麼大差別嗎?

以下是我第一次『跟單』的經驗,您可以參考參考。

2000年底有一天,因為我當時幫家中的長輩買了些Oakmark Select Fund,所以我到了Oakmark Funds的網站去逛,結果看到了一篇訪談。這篇訪談是Oakmark Select Fund的基金經理人 Bill Nygren接受Outstanding Investor Digest(OID)的訪問。

這是我第一次讀完了一篇對基金經理人的訪談,結果覺得有收穫。原因是在於說,在這篇訪談裡,當訪談的內容是在談某一個特定的投資標的時候,重點是放在
  • 這個投資標的它本身的基本價值如何計算
  • 這個投資標的它的營運情形
  • 為什麼這個投資標的它現在的股價不能反映它的基本價值,或者說至少還沒有反映它的基本價值
  • 為什麼股價將來會反映它的基本價值
因此我當下找到了Outstanding Investor Digest的網站(註:Outstanding Investor Digest好像最近停刊了),就馬上訂閱了Outstanding Investor Digest。一個多星期之後收到了兩期,加上一份歷年來的精華選集。收到之後,當即廢寢忘食地讀。

有趣的事情是,不只Oakmark Select Fund的基金經理人 Bill Nygren一個人在鼓吹說Tricon Global(NYSE:YUM)這家公司很便宜,(註:這公司後來乾脆改名叫YUM! Brands)。此外Longleaf Partners Fund的基金經理人Staley Cates,還有Berkshire Hathaway都買了Tricon Global。

當下我就覺得很好奇,到底什麼事讓這些人好像是分頭去分析,但卻又做成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決定,決定要買Tricon Global。看來這件事情背後,或者是有個共同的原因,或是有個共同的標準,並不是單憑所謂的『慧眼』,因此我決定要去查清楚他們到底用什麼標準來選股。

像我剛剛以上提到的情形,在讀到一些新聞報導之後,再去『跟單』,仔細想起來其實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原因有幾個:

第一,一般此類的新聞報導是根據SEC Form 13F而來的,Form 13F只要在一季結束後四十五天內遞交給主管機構即可。因此讀者或許以為是新聞,其實至少已經是四十五天前的事了。Form 13F是包含一整季的持股買賣,因此甚至可能是一百三十五天之前的事。因此當你以為是新聞,其實可能已經是『舊聞』。

第二,從一季的開始到Form 13F公佈之間,股價或許已經有了變化。雖然這種情形不常發生,然而也是有可能,『跟單』的人以為自己在『跟單』,而提供Form 13F的機構正在倒貨。退一步而言,『跟單』的人假如價錢買得相對的貴了,就不能期待一樣好的報酬。

第三,從一季的開始到Form 13F公佈之間,公司的基本價值或許已經有了變化。雖然這種情形不常發生,然而也不是不可能。

此外,從栽種到收成,常常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意料不到的事也可能發生。有智慧的『跟單』只能改善投資人的『成功率』,不可能保證每個投資案都成功。

雖然有這些可能發生的問題,但是我想投資人只要注意到這些可能發生的問題,不是盲目的『跟單』,而是靠著智慧,參考有能力的人他們的作為來『跟單』,『跟單』這件事對投資新手而言,還是會有所幫助的。

談談(YUM)的結果
以YUM來做例子,從OID的訪談可以知道
  • 訪談時股價約$27/sh
  • 董事會的成員從$50/sh就開始買
  • 公司經營PizzaHut, KFC and Taco Bell
  • 自1997年起債務從四十五億美金降到二十五億美金
  • 原來大部分店面是公司直營
  • 公司希望改成20%店面是公司直營 ,80%店面是加盟店
  • 將公司直營店賣出成為加盟店,可以收回資金,用來減少債務,或是購回股票
  • 大約值$60/sh
從OID的發行人兼訪問者( Henry Emerson) 所提的問題, 你可以知道,前一段所提到的『跟單』時可能發生的問題,的確都照顧到了。同時另一方面,Bill Nygren跟Staley Cates估出來的基本價值是蠻接近的。都是在$55-$62/sh的區間。

我『跟單』是在2000年底以大約$32/sh購入,2002年八月底再以大約$62/sh賣出。十多年後的今日,YUM的股價已經漲到了大約相當於$280/sh。(註:中間有兩次一分為二的拆股)。

這次經驗是一次比較成功的『跟單』,也許以後我可以來談談,失敗的『跟單』的經驗。另外再談談除了OID之外,還有那一些想『跟單』時,可用的資訊來源。

P.S. OID是一份『不定期』的刊物,收費US$295十期,但是刊物只有在發行人兼編輯,找到了好得不得了的主意,可以值得『跟單』的時候才發行。運氣好的年度,也就是股價便宜的時候,一年可以有三到四期。運氣不好的年度,也就是股價不便宜的時候,可能兩年才發行一期。上一期是2012年六月發行的樣子。我還是訂戶,不過我自己也不知道2012年六月那一期,是不是會就是最後一期。

發行人自己還明明白白的說自己也要『跟訪問對象的單』。
 The publisher has numerous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is actively seeking to establish additional ones as opportunities arise to do so. ----Outstanding Investor Digest legal disclaimers.
Henry Emerson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物。

Disclosure: I no longer have a position in YUM brands.

Disclaimer: Under no circumstance is this an offer to sell or a solicitation to buy securities discussed here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