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誰是『市場先生』? 我是『市場先生』?

你的合夥人『市場先生』真是很幫忙。每天他會來告訴你,你的股份值多少錢,並且提議用這價錢或者向你買下你的股份,或是賣給你更多他的股份。『市場先生』提供的價格按照你所知道的生意的發展情形以及未來的展望來說,有時聽起來算是蠻合理的。可是常常『市場先生』讓他對這生意的熱情或是恐懼左右了他的出價,結果他開出來的價格在你看來實在有點傻。 
假如你是位謹慎的生意人,或是明智的投資人,你會讓『市場先生』每天告訴你的價格影響你對你的股份的價值的看法嗎?只有在你跟他看法一致時跟你想跟他做買賣的時候。你也許在他開給你一個荒謬的高的價錢的時候很開心的把你的股份賣給他,或者在他開給你一個荒謬的低的價錢的時候,一樣的開心的跟他買股份。但是在其他的時候,如果你能根據公司完整的營運跟財務的狀況,而對你自己的股份有自己的的看法,你會算是比較明智。--- 『智慧型投資人』 第八章 班哲明 、葛拉罕
我喜歡在網路上閱讀有關投資的分析。

有些比較不那麼深入的分析,多半就是轉貼新聞稿。但也有許多網路上分析對公司的營運可說是相當的深入,有的會先說明公司業務,從內容可以看出來分析的朋友是參考了公司的年報或是公開說明書。更進一步的會去找尋類似的公司的年報來參考。有些朋友更參加股東會,甚至於跟公司發言人以及公司的競爭對手的發言人連絡求教。可以看出來是用了非常非長多的心思、精神跟力氣。這樣深度的分析在我的職業投資人朋友眼中或許仍然不夠完善,然而已經比我個人有能力有時間做到的更深入了。

但是網路上的分析文章在對股票價值的評估上,一般似乎著墨相對的不多。有時候甚至也沒有。

然後大部份的分析並不會提到下列的問題:
為什麼『市場先生』給這股票的價錢是不對的?
為什麼『市場先生』會給了這樣錯誤的評價?
為什麼這個錯誤的評價會被改正?
也就是說為什麼『市場先生』會從悲觀變成不悲觀,甚至於樂觀?

我覺得這是一大可惜的地方。原因是假如『市場先生』給這股票的價錢是對的,那投資在這股票的用意會是什麼呢?何不購買指數基金就好?假如評價真的是錯的,但是就是不會被『更正』,那麼投資真的會獲利嗎?

以我個人投資的經驗來說,我獲利最多的一些投資多半是因為有一些特定而明顯的原因而被『市場先生』給與錯誤評價的。例如2011年底我買AIG時,我在網路上跟人提到這事,被笑了一頓。畢竟只要看一看這張股價圖裡股價從一千五百塊一股跌到最多二十五塊一股,就可以知道AIG是個『充滿風險』的投資不是嗎?誰會要買這種公司的股票呢?

然而這樣說的人可有考慮到以下的層面嗎?第一,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跟2011年美國財政部入主重整過的AIG真的是業務內容一樣的公司嗎?在美國財政部入主重整過後的AIG,對風險難道不會嚴格控管嗎?試想假如您是美國財政部的公務員,你會要求公司寧願少賺點錢也要減少風險,還是為了多賺錢要公司多冒些風險?你的老闆給你考績是根據AIG賺多少錢來給考績?還是根據『順利重整AIG』與否來給考績?

然後假如你是一個基金經理人,有需要買這個有可能有爭議性股票嗎?畢竟即使你知道這公司算便宜,如果你的客戶天天打電話來問為什麼要買這種『高風險』的股票,你煩不煩呢?還是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讓AIG當年會便宜的原因。一來當時美國財政部還是大股東,在2012年大選之前,政府會希望儘速在大選之前賣出,以便執政的總統團隊拿順利處理金融風暴當成政績。法人們知道這會造成短線的賣壓,有些就選擇等到政府賣完再來買。(這其實是說政府賣的價格是取決於非經濟因素,這常常會是投資的機會。)

第三個原因是當時的利率很低,保險公司實在不容易靠投資債券的收益來賺錢。

然而大選前政府賣出了,因此賣壓不見了,然後既然被稱為順利完成重整的政績,買這股票就比較沒爭議性的,就算買了客戶大概不會打電話來煩了。而最近聯準會也不斷的暗示明示說要升息。因此這些讓市場先生錯估股價的原因就慢慢消退了。

底下是從2011年底至今AIG的股價表現。大約從25到30塊漲到了64塊。而我個人則是看到美國政府釋出的AIG的 TARP warrants因為流通性不高,所以似乎更沒人氣,可以做個成本不高的財務槓桿。所以在AIG從$25-$30購入漲到$35左右把手上的AIG用$14.49的價錢換成了AIG的TARP warrants,迄今又已經漲到了$28.53。


這裡特別要請注意的是購入AIG的原因並不是『它的股價從$1500左右一路掉下來,所以很便宜』而是『以當時AIG的生意來看$25-$30的價錢的確低估了它的價值。』價值投資並不是『股價跌了就買漲了就賣』,而是『價值被低估而有安全邊際才買,價值不再被低估或是沒有安全邊際就賣。』『股價從$1500左右一路掉下來』這件事本身不一定表示『價值被低估。』

另外一個例子是獲利了五到六倍的VRTS。這家基金管理公司是有不少明顯的原因而有錯誤的評價的。一來這公司的母公司申請破產重整。這個先嚇死一票人。然後因為申請破產股價必然很低,就變成小型股,追蹤的人也就變少。

而分拆出來的VRTS,因為是剛分拆出來,大家不易在常用的網路資料庫裡抓到資料,所以不容易用低本益比或低本淨比的方式篩選到。而且剛分拆的公司有不少一次性費用,因此財務報表很難看。這些原因都讓這個公司乏人問津。我用skype旁聽法說會,印象中就只有兩位避險基金的分析師參與。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人氣之不旺。

然而一次性的費用花完了就不再花,財務報表開始變漂亮。而跟破產的母公司脫鉤,讓公司賣基金變容易,因此管理的資產開始上升。股價也一路從我購入的$16-$20區間一路漲到不合理的$200以上。有趣的是我在$100左右就賣光了,心中有些後悔自己沒賺到$100到$200這一段非理性的漲幅。不過現在又跌回到$120左右了。

因此我的淺見是:最好投資標的會有好幾個錯誤的評價的原因,我覺得這樣的標的才會有大量獲利的機會。反過來說,假如找不到錯誤的評價的原因,我大概就不敢買,因為大概是市場上人人都知道只有我不知道。這也就是說我才是『市場先生!』

Disclaimer:
Under no circumstance is this an offer to sell or a solicitation to buy securities discussed herein.
不管在任何情形下,這文章不對文中的提及的證券,建議購買或賣出。
I hold AIG TARP Warrants discussed herein. I may increase or reduce the position in 72 hours without further notices
我目前持有AIG的Warrants,我可能會但也可能不會在七十二小時內購入或賣出,假如我購入或賣出,屆時將不另行通知。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一家姑隱其名的公司

耶穌說,神的國,好像甚麼,我拿甚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裏,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他的枝上。 ----------路加福音13 章18-19節

我喜歡投資,投資很有趣,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看著一點點的小錢,像是一粒種子一樣發芽長大,最後成為一顆大樹。想一想,我猜我不是唯一有這樣子想法的人。有不少不錯的共同基金的名字都用類似的比喻。舉例來說,有橡實基金(Acorn Funds)跟另一個橡樹子基金(Oakmark Funds),有長葉松夥伴基金(Longleaf Partners Fund),更有紅杉基金(Sequoia Fund)。底下是一張紅杉的圖,你說大不大?



在選擇股票投資時,有一類我喜歡的是這一類像種子這樣會發芽成長的公司。說得市儈一點就是可以長期複利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在美股裡我投資過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 (BRK.B),現在也持有Markel (MKL)跟Fairfax Financial (FRFHF)。這樣的公司的共同點是公司的主事者是投資高手,懂得如何管理公司的資本,可以把公司的錢運用在對的地方。

在台股中,我也希望找到這樣的公司。最近很幸運的,有位年輕的投資高手跟我提到了一個投資的機會。我左看右看,覺得不只是有這位朋友提到的機會,這公司似乎有些這一類長期複利機器的影子!

這家公司也是有蠻多年的歷史,但是隨著產業裡激烈的競爭,本業不容易有獲利。這公司的主事者是2011年六月開始管理這個公司,幾年下來,本業還是不容易賺錢,然而靠著過人的投資眼光,淨值卻不斷增長。但是我跟一些熟朋友談到投資這家公司,朋友們一般看到這公司本業的狀況,就先嚇死了。

但是假如好好想一想,大約四五十年前在美國也有一家紡織公司,原來在行業裡面的算是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不幸的是紡織業畢竟不是有太高的進入障礙,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加,這家紡織公司慢慢的變成獲利並不穩健。有一年來了個投資人,買入了這公司,幾年下來靠著投資其他行業,公司的淨值竟然能夠增長,而且增長的速度還蠻快的。可是當再好的經理人遇上不好經營的行業,結果還是"不好經營的行業"的名聲不受改變。因此紡織的本業還是獲利時有時無,總的來說或許虧的比賺的多。

所以我們分析這公司時應該因為紡織本業不賺錢而不予考慮嗎?如果這紡織公司的老闆有一天狠下心來,把紡織廠都關了,那本業沒有了的這公司還有沒有投資價值呢?如果關掉紡織廠的這公司有價值,那該怎麼估計價值是多少呢?如果紡織本業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是負的價值的,把它扣掉是可以的嗎?要不要猜一猜這紡織公司的名字? 底下是這家美國紡織公司後來的股價的表現。 猜到了嗎?

假如同樣在1965年各投資1000塊錢美元在這家紡織公司跟標準普爾500。
投資這公司已經變成了一千萬
美元,而投資在標準普爾500(含股利)會變成不到十萬美元。
底下這張表比較過去幾年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 (BRK.B),Markel (MKL),Fairfax Financial (FRFHF)還有這家"姑隱其名"的公司的淨值成長的比率。這家"姑隱其名"的公司應該跟這些國外的知名的複利機器比起來也不會遜色吧!



之所以選2012年開始比只是因為這家台灣公司的主事者是2011年6月入主的,2012年是第一個一整年都是由新的主事者管理的年度。

當然今天的股東不會因為過去的淨值成長而得到益處,所以關鍵會是在這個過去的成長代表的是主事者的技能呢?還是只是運氣好?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那麼容易,我個人的做法是去看『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每一季都會發布的『財務報告書』。這裡面會公布這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只要用點心思跟前一季的『財務報告書』比一比,就約略知道主事者的投資風格。

另外一方面,你也可以看看這家公司的淨值是由什麼組成的,評估一下這公司所持有的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要是不合理的高,當然就該保守一點。要是不合理的低,很有可能你會得到一個『雙重的折扣』,這就會是投資的良機。

假如公司的投資高手選擇股票的風格,的確是我自己想要的,其實我沒有理由自己投資,畢竟我沒有那麼多的經驗跟廣泛的人脈。何況我是以淨值的七成五以下的價位購入的。我相信要是這家公司的淨值能夠繼續以每年10-15%來成長,市場先生應該會給一個高於淨值的價位。當然 "Time will tell." 這只有大家看著辦了。

綜合以上的考量,我把這公司當成個人台股的第一大持股。我衷心為這家公司祈求,希望它能夠成長得像個大紅杉,變成一個投資的典範,將來在商學院教科書裡,必定要提成功企業的範例教案!最後要謝謝讓我知道這公司的幾位投資高手,更要謝謝這公司裡主事的投資長才們!!